宿根花卉如何在秋季分株
宿根花卉常在春、秋两季进行分株繁殖,但秋季的条件比春季来得优越。因为秋季分栽到翌春发芽,中间有一段较长的休养时间,到春季发芽时可以集中营养使新苗茁壮,生长旺盛。而春季分株会遇到多方面的问题,首先分株的伤口需要愈合,对养分的需求量大,另一方面由于春季气温升高,促使植株发芽生长,造成争夺养分的情况,此时植株可能因此蔫萎,甚至出现死亡,这种现象以芍药最为突出。
由于宿根花卉在定植后,常3年至4年不再移动,因此在定植前,必须注意整地、施肥等事项。首先,对预定栽植盆土进行处理,打碎石块,拣出土中的瓦砾杂物,以保证盆土质量。其次,花盆深度需在30公分至40公分之间,施加基肥时,可以适量施入马掌、蹄壳、豆饼等肥料,以促进植株的吸收生长。然后整平土面以待栽植。
在分栽时,先抖落母本附带的土壤,使其能够清楚地看到新芽与老根着生的情况,然后以每3芽至5芽为一丛进行分切。一般经分切后的部分,即可进行定植。但对伤口较为严重的,可先剪除折损部分,经过消毒处理后再定植。
定植的位置与顺序,常依照植株的株型来确定,一般来说,我们常常将植型高大的栽在后部,植株较小的则安排在前面。这样既可以互不影响阳光的照射,同时在观赏上也能层次分明。另外要注意的,对喜阴性花卉如:玉簪、紫萼等要栽在没有直射阳光的隐蔽处,以适合其生长习性。
定植完成之后,需对盆土进行浇水,且一定要浇透,待一两个月后再行浇水。该做法的目的是沉实土壤、填堵隙缝。
上一篇: 暂无